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擔任院長的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是中國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團體,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戲劇界第一家以個人命名的劇院。
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前身,是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原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經過數年平穩發展,此后進入頻繁變動時期。“文革”、改革開放行政區劃調整,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與安慶市黃梅戲青年隊合并,組建了安慶市黃梅戲二團。該團成立以來,一直引領黃梅戲藝術潮流。王魯明、王兆乾、麻彩樓等黃梅戲藝術家,對劇團建設和黃梅戲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取得了輝煌業績。黃梅戲電影《紅霞萬朵》,黃梅戲電視劇《鄭小姣》,黃梅戲舞臺劇《徽州女人》等,唱響大江南北、紅遍城市鄉村。
為推動黃梅戲發展,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2005年底,安慶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整合黃梅戲優質資源,充分發揮韓再芬品牌效應,成立了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
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成立以來,扎根安慶、面向全省、服務全國,其全新的管理機制、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生產方式和靈活多變的營銷模式,使劇院充滿活力,取得全方位進展。產品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贏得戲迷和專家的贊譽。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李長春、賀國強、李克強等多次觀看演出并接見演職人員。吳邦國委員長親筆為劇院題寫了院名。
再芬劇院享譽國內,蜚聲海外。劇院組建后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觀眾熱烈歡迎。2010年,韓再芬率團赴美訪演,其演藝資料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永久收藏。
院長韓再芬從藝三十余年,始終堅守黃梅戲舞臺,活躍于銀幕和熒屏,深受觀眾喜愛,成為中國戲劇界人氣指數最高的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傾力戲曲改革,引領戲曲時尚,對黃梅戲的傳承與創新作出了不懈努力,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再芬黃梅”品牌特色,在觀眾中產生了深遠影響。韓再芬連續兩次榮獲中宣部、文化部、中國文聯頒發的文藝家“德藝雙馨”稱號,先后當選為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六屆、第七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以“誠實做人,勤勞做事,敬業平和,善待觀眾”為院訓,堅持以人為本、制度創新,盤活了《女駙馬》、《天仙配》、《徽州女人》等經典劇目,創作了《公司》、《美人蕉》等新戲,恢復排練傳統小戲三十余臺。劇院煥發出青春活力,涌現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后繼有人的演出群體。再芬劇院先后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等稱號。
在未來的發展中,再芬劇院將強化名人、名院、名劇的品牌效應,將劇院積極進取的精神發揚光大,進一步開創黃梅戲藝術的廣闊天地。
社會影響:
●2005年12月20日: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成立。
●2006年2月2日:在安慶石化俱樂部,“過大年看大戲”上演四幕黃梅劇《公司》,連演12場,場場爆滿。
●2006年4月9日:“三下鄉”演出:在當涂縣湖陽鄉大邢村演出三天,連演六場,每場觀眾兩萬余人,冒雨觀看。最后一場韓再芬上場,受到當地群眾最隆重的歡迎
●2006年4月26日:由中國劇協、省劇協舉辦“新世紀五朵金花”大賽中,我院吳美蓮榮獲“新世紀五朵金花”稱號,查寅榮獲“黃梅新苗”獎。
●2006年5月15日:我院代表黃梅戲最高水平,赴香港參加2006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演出,共演出兩場(17日為仁愛堂義演,18日為參加徽商大會的代表演出),場場爆滿。
●2006年6月24日:中央電視臺就文化體制改革對我院進行采訪拍攝,韓再芬院長接受采訪,該節目于7月12日—15日在中央一套播出,題為《文化體制改革啟示錄》。
●2006年11月8日:由我院獨立完成的“黃梅圣地 和諧家園”中國安慶第四屆黃梅戲藝術節主題晚會在安慶市體育館隆重舉行,并舉行了“中國黃梅戲發展基地”的授牌儀式。
●2006年11月15日:由我院獨立完成的藝術節閉幕式晚會暨頒獎晚會在石化俱樂部舉行,我院排練的《春江月》在第四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新劇目展演中,榮獲“金黃梅”獎。
●2007年1月26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于
●2007年1月28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與我院以及我省著名的江淮汽車集團公司三方達成合作意向,以“響應黨中央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為主題,同時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三方決定于元月18日至2月2日在我省宿州、淮南、亳州、巢湖、滁州等地向教育系統干部、優秀教師及社會各界人士獻演精品劇目《徽州女人》。
●2007年6月16日:我院應重慶市委市政府之邀,赴重慶為該市直轄十周年慶典暨首屆重慶藝術節獻演,獲得重慶藝術節“精品劇目”演出獎
●2007年7月30日:我院從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和農村的實際出發,添置了流動舞臺車,有效地解決了劇團下鄉難、搭臺難、轉點更難的三大難題。
●2007年9月15日:我院將赴武穴市參加“湖北省第六屆黃梅戲藝術節”閉幕式演出。參演劇目《春江月》獲“最佳演出獎”。
●2007年10月22日:“安慶市2006年度勞動保障誠信評價A級企業誠信機構表彰大會”在市皖源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其中全市有35家事業單位被評為“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合格事業單位”,我院榜上有名。
●2007年:在“黃金搭檔”杯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我院有4名演員獲得“黃梅之星”;4名演員獲得“黃梅新星”。
●2008年2月20日:接待吳儀副總理專場演出。
●2008年2月26日:由中國文化部組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專場演出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隆重舉行。演出結束后,韓再芬光榮的領取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
●2008年3月30日:我院黃梅劇《徽州女人》再次亮相于首都舞臺,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重大文藝演出活動的參演劇目,上演于北京民族宮劇場,并連演三場,場場爆滿?!痘罩菖恕纷鳛榇舜沃卮笪乃嚮顒討蚯氖讏鲅莩鰟∧?,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關注。當晚,親臨現場觀看演出的領導入主要有:中央政治局常委賀國強、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周和平、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中國文聯主席胡振民等。
●2008年4月8日:由安徽省戲劇家協會主辦、安慶電視臺承辦的“紀念嚴鳳英逝世40周年紀念儀式”活動在市菱湖風景區黃梅閣隆重舉行。我院院長韓再芬以“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參加了這項莊嚴肅穆的祭奠活動;隨同人員馬自俊、李萍、劉國平、鮑曉霞、呂芳等二十余人。
●2008年4月10日:我院與安徽新華音像出版社聯手合作,在經常演出的三十余臺傳統精典小戲中,篩選出了十一臺,進行舞臺電視錄像。這些劇目為:《小辭店》、《漁網會母》、《送香茶》、《花園獨嘆》、《春香傳》、《打豆腐》、《告洞房》、《鬧花燈》、《巧二嫂》、《鵲橋》、《戲牡丹》。
●2008年7月22日: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召開,由我院新排的現代黃梅劇《美人蕉》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隆重首演。該劇作為國家大劇院“雅韻流芳——中華戲曲奧運展演”重要劇目,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天,場場爆滿。
●
●2009年6月15日:在本院小劇場接待中常委周永康一行專場演出。
●2009年7月4日:在潛山天柱山,接待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演出折子戲;吳邦國接見韓再芬并為劇院題詞。
●
●2009年10月17日:在合肥稻香樓賓館小舞臺接待李長春專場演出。
●2009年10月30日:再芬劇院承辦的第五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主題晚會《綠水青山帶笑顏》在皖江公園舉行。
●2009年11月10日:榮獲文化部表彰“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
●2009年11月28日:在合肥稻香樓賓館小舞臺接待李克強專場演出。
●2009年底:我院榮獲“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
●
●2010年4月12日:再芬黃梅藝術劇院“走進合肥”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務中心會議廳舉行。受安徽省旅游局、合肥市人民政府邀請,同時,也為合肥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廣闊的演出市場所吸引,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將攜經典黃梅戲劇目“落戶”合肥,在合肥大劇院舉行優秀黃梅戲展演,弘揚黃梅藝術,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促進我市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為“四體會”暖場、造勢,為廣大市民奉獻精彩的文化饕餮盛宴。
●2010年4月14至15日 :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女駙馬》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名家名劇展演
●2010年5月1日—7日:再芬劇院在合肥大劇院多功能廳演出傳統折子戲專場,場場爆滿,反響熱烈。
●2010年5月26、27日:我院參加第二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首屆“沙家浜戲曲獎”經典劇目展演,在虞山大劇院上演《女駙馬》。
●2010年6月4日: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在無錫市人民大會堂演出經典黃梅戲《徽州女人》。
●2010年7月9日:我院首度招收18名學員,舉行歡迎儀式,同時成立再芬黃梅青年劇團。安慶市委宣傳部長胡南亭、安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杰、安慶市文化局局長劉春旺、安慶廣播電視臺臺長蘇斌、安徽黃梅戲學校校長黃新民等領導到場致辭。
●2010年10月1日:“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青年劇團”在合肥大劇院多功能廳舉行為期兩個月的“天天演”常態化演出。
●2010年11月:韓再芬應美國國會圖書館及美國國家民俗中心邀請,參加“為未來記錄今天”收藏活動。她代表的中國黃梅戲藝術,將作為世界不同文化的經典列入記錄、收藏和保存,這不僅是韓再芬的個人榮耀,是黃梅戲的榮耀,也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榮耀。
●2010年11月-12月:再芬劇院赴江西省各地演出《徽州女人》、《女駙馬》等大型黃梅戲經典劇目。
●2011年4月13日: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安徽再芬黃梅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安慶市掛牌成立。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臧世凱,安慶市委書記朱讀穩共同為安徽再芬黃梅藝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作為全國第一家轉企改制、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三步并作一步走”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這是安徽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安徽省第一家省市共建的演藝改革院團。這意味著傳統而又年輕的黃梅戲藝術有了一個新的創業、合作、融資、發展的平臺,為黃梅藝術的未來提供了嶄新而巨大的空間。